close

在這篇巴西針對中年男性的研究中發現紅肉和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油脂過氧化等等有顯著相關 攝取85克以上紅肉的族群與攝取56克以下族群的相比代謝症侯群盛行率胰島素阻抗指數LDL氧化指數攝取白肉卻沒有相同的現象有趣的是台灣最近的研究發現紅肉攝取量和總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沒有顯著的相關趨勢但並非紅肉對台灣人無害,而可能是我們還沒吃到那麼嚴重的攝取量 根據台灣趨勢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的調查消費者的購買喜好 81.3%根據2005-2008年的國民營養調查台灣民眾的蛋白質攝取來源所以依照我們目前的攝取習慣,是不是該改吃白肉了? 現場調查一下,這幾個部位愛吃哪一個?雞胸肉 雞腿根據胺基酸調查發現,台灣民眾最愛吃的部位是雞腿只選擇雞腿肉,其實很可惜,

脯胺酸(proline)的脂肪族支鏈為特殊的環狀構造,其二級胺(亞胺)基團被固定在一個極為緊緻的構形中,因此含有脯胺酸的多區域其結構彈性會大幅降低。 芳香族 R 基團此類胺基酸包含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酪胺酸(tyrosine)與色胺酸(tryptophan)三種 此芳香族支鏈是相對較非極性的(疏水性的),三者均能參與疏水性交互作用。 色胺酸與胺基酸(苯丙胺酸則較差)會吸收紫外光 (圖3-6),這也是蛋白質在波長 280 nm 附近會有強吸光之成因。

蛋白質與親和基的接合多經由非共價作用力,因此接合為一可逆的過程每個蛋白質與同一種親和基的接合可發生在分子內的一個或多個部位 - 如發生在多個部位時,與同一種親和基接合的能力可能相同或不同,因此產生了接合的協同性,此種關係稱為同質性效應,如血紅素與O2的接合 一個蛋白質分子內也可有不同種類的親和基接合部位- 不同親和基的接合部位在親和基接合時,會有相互溝通(cross-talk)的特性,此種關係稱為異質性 效應,如血紅素與O2的接合受2,3-BPG及波爾效應的影響

實例(兔的pyruvate kinase), 排除Gly Ramachandran plot*-甘胺酸(glycine)*與脯胺酸(proline)*為α-螺旋的破壞者典型的二級構造為α-螺旋與β-褶片-由Pauling與Corey提出*,Pauling因而獲得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 α-螺旋與β-褶片*的結構特性- 特定蛋白質中特定二級構造的含量*- β-轉折*的結構特性 α-螺旋構造(1) 基酸的側鏈 Robert Corey (1897-1971) Hydrogen bond α-螺旋構造(2) R group (側鏈) 逆向平行 β-褶片構造 同向平行R group (側鏈) 兔的pyruvate kinase的特定功能區域是由數個結構模組組成的 超二級構造(supersecondary structures)為二級構造的組合 - 結構模組(motif, fold)或結構區域*- 功能區域(domain)*為具功能性的特定二級構造的組合 Random coil or unorganized structures - “Random coil is not random!” 3. 三級結構是指已具有二級構造的多肽,因精氨酸側鏈間的交互作用而折疊扭轉成特有的緊密立體形狀(球狀)

Anfinsen等人獲得1972年諾貝爾化學獎 9. 蛋白質立體構造的摺疊Anfinsen等人的研究結果提出“All of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for folding the peptidechain into its “native” structure is contained in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peptide” 蛋白質特有構形的形成* Levinthal’s paradox (1968年) - 假設蛋白質A含有100個胺基酸,若每一個胺基酸只有兩種可能的空間分佈情形,則此蛋白質的構形可有 2100個可能性,如測試每一種可能性需10-13秒,則 需4 × 109年才能達到特有構形,但生理狀況(in vivo)下蛋白質A卻只需約5秒即可摺疊成特有的構形 蛋白質摺疊的過程- 以overall energy minimum為準則*- 摺疊的驅動力(driving force)為亂度(entropy)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胺基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9361115 的頭像
    mars09361115

    mars09361115的部落格

    mars093611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