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鬆緊程度以可伸入 1-2 指幅為適合。 (三)頸圈取下時,避免頸部過度轉動。 (四)鬆開時,可觀察皮膚狀況並做頸部皮膚清潔。 (五)骨突處可墊紗布或棉質小方巾,避免磨擦造成皮膚破損。 五、頸圈的清潔 : (一)頸圈主體及海棉可拆開,以肥皂及清水清洗。 (二)洗後用乾毛巾將水份吸乾。 (三)海棉尚未乾時,可以小方巾保護頸部,先戴上頸圈主體;待海棉完全 乾後 再戴回。 六、返診時間: (一)出院約一週左右回門診複查,之後視情況按醫師指示回診。 (二)若有下列情形請返院檢查: 1.傷口有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 2.傷口有異常分泌物流出。 醫療護腕推薦3.四肢感覺和運動有所改變時,如麻、痛加劇或肢體突然乏力等。 4.持續發燒不適時。 七、頸圈配戴方法:(以兩片式頸圈為例) 頸圈結構 : 頸圈前片 頸圈後片 護墊形狀 [鍵入文字] 配戴方法: 步驟一:前片輕放於 鎖 骨與胸口之上, 然後把 鬆緊帶由頸 部後面環繞 黏貼好 ! 步驟二:把後 片放 在病人頸 部後中央 位置 ,注意上下位 置不要顛倒。 步驟三:把兩邊的環帶粘著 於前片 頸圈上。 備註:不要黏太緊醫療護腕推薦,方便調整。 參考資料: 馮容芬(2007)‧神經系統疾病之護理‧於劉雪娥總校閱,成人內外科護理 下(四版,3-117 頁)‧ 台北:華杏。



只用美麗的項鍊愛護脖子是不夠的,現在就運用中西醫師教你的5式護頸操,適時運動頸部,並放鬆頸椎與頸部肌肉,讓脖子美麗加分。 正確站姿減少頸部負擔大多數的人站立時習慣像烏龜一樣駝著背並把脖子往前伸,雖然感覺很放鬆,實際上是讓頸椎受到更大的拉力。 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周適偉建議,醫療頸圈最不增加頸部負擔的方式就是抬頭收下巴,讓頭部重心落在身體正中心。 愛護脖子的5個提醒●電腦族每小時就要起來活動筋骨。現在就立刻動手設定你的螢幕保護程式,時間一到就強迫自己變換姿勢。使用電腦時,要記得讓螢幕畫面位於眼睛水平以下約12~25度,最低不可超過30度。尤其筆記型電腦螢幕與鍵盤相連,更容易低頭駝背,最好少放在腿上使用,或以書本將電腦墊高。 ●正確站姿。抬頭挺胸、收下巴、不駝背,從側面看來頭部不向前超出肩膀。●正確睡姿。枕頭除了要軟硬適中,頸部也要睡在枕頭上,並使額頭與下巴齊高,才能完整支撐頸椎。 ●感覺頸部僵硬痠痛、壓力大、長時間戴安全帽或不小心扭到脖子時,千萬不要自己甩脖子。
 

疼痛感會傳導至臀部或下肢,造成 下肢麻、痛、無力情形,產生坐骨神經痛。 3 (二) 治療: 1. 臥床休息:幫助背部肌肉放鬆,促進受傷肌肉修復,降低腰椎間盤的壓力,減輕神經的壓 迫及發炎。 2. 藥物治療:適當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肌肉鬆弛劑,控制受傷後發炎反應。 3.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冷熱敷等,電療是利用電刺激,醫療護膝推薦使肌肉細胞規律運動,緩解肌肉硬 化及抽痛。冷敷適用於急性疼痛一、二天內,有止痛和消腫;而熱敷較適用於亞急性及慢 性期,改善局部循環,增進復原。 4. 背架、束腹:限制脊椎活動,保持良好姿勢,減輕椎間盤醫療護膝推薦、肌肉、韌帶、關節受到外來壓 力。 5. 骨盤牽引:對罹患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孔狹窄,有助拉開椎體間的距離,減輕對神經的壓 迫,減緩疼痛症狀。 6. 針灸:促進氣血循環及鎮痛。 7. 推拿、按摩:幫助釋放或降低身心壓力及舒緩緊張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及組織復原。

 



有助於抗發炎的食物:綠花椰菜、抹茶、綠茶、薑黃、生薑、櫻桃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木瓜、芭樂、柑橘、葡萄柚、哈密瓜、草莓、番茄等。 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野生鮭魚、鱈魚、沙丁魚和蝦、金槍魚、牛奶或高鈣乳製品、雞蛋、優格、全穀麥片、豆腐等。富含生物類黃酮的食物:洋蔥、甘藍菜、韭菜、藍莓等。 富含Beta-胡蘿蔔素的食物:芥菜、甜菜、萵苣、菠菜、紅薯、冬瓜、香菜、薄荷葉、蘆筍等。▲不建議過度攝取的食物類別[2] 加工肉品:培根、火腿、熱狗、香腸、肉乾等。關節炎支架精緻碳水化合物:白麵包、蛋糕、義大利麵、白米飯、披薩等。酒精與含糖飲料:包含代糖飲料也不建議。 Omega-6脂肪酸:棕櫚油、芥花籽油、大豆沙拉油、葵花籽油等。如不確定自身適合攝取的食物及營養,建議可以尋求醫師及營養師的協助,依據個人狀況需求給予建議,您也可以參考下列這部影片,讓專業醫師教您如何從日常保健延長關節壽命。 (三)退化性關節炎容易找上這些人!好發族群與年齡報你知!
 

「保暖」也很 重要,配掛頸圈除了可以保護、支撐外, 也有防寒作用。若冬天手術的患者,我 會請他們在頸圈和脖子間再加一片「圍 脖」,免受風寒侵入而造成肌肉緊繃、 氣血不順。 31 人醫心傳2020.3 大林慈濟醫院交感型頸椎病治療 復健 很多病人開完頸椎、戴上頸圈就不敢 亂動。我會請病人放心,頸圈的作用只 是保護、提醒,不是完全限制肩、頸不 能動。聳聳兩肩、輕輕上仰低頭、看左 看右,都可以放鬆頸筋,不但舒服,更 能加速復原。晚上睡覺時,也可將頸圈 解開,好睡、睡好為原則,不用擔心植 入支架會「跑掉」。 強化頸筋 有一點不能不強調,醫療護腕推薦頸椎病有一大半 以上是「錯位」引起,而不單單是「骨 刺增生」而已。因為許多人即使開刀把 壓迫神經的骨刺拿得乾乾淨淨,術後還 是在痛,很可能就是因為頸筋無力導致 錯位引起。以下建議的動作,不只術後 復健有效,也是平時強化頸筋最簡單而 實用的方法。 用毛巾或雙手交疊,用力頂住前額, 同時頭部也往前出力,如此可以鍛鍊頸 部前方的肌群。 用毛巾或雙手頂住後腦杓,同時頭部 往後出力,可以鍛鍊頸部後方的肌群。 我常說:「牽一頸而動全身」,意即 頸椎若有病(退化、失穩、錯位),有可 能引發全身(由表而裡,從筋骨到臟腑; 全身上下,從頭頂到腳底)不舒服。如果 病人、家屬或醫師沒有這觀念,常會落入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迷思與逛醫院 換醫師的陷阱。此時,「看對醫生找對科」 就顯得格外重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醫療護腕
    全站熱搜

    mars093611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