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瑜珈姿勢可以幫助頸椎復健: 山式 (Tadasana):頸椎壓迫頸圈這個瑜珈姿勢可以幫助你保持脊柱的中立位置,增強脊柱的支撐力,改善頸椎姿勢。 坐式脊柱扭轉 (Ardha Matsyendrasana):這個瑜珈姿勢可以幫助你柔軟脊柱和頸椎周圍的肌肉群,減輕頸椎壓力。 鳥式 (Garudasana):這個瑜珈姿勢可以幫助你增強頸椎周圍的肌肉群,改善頸椎姿勢。 下犬式 (Adho Mukha Svanasana):這個瑜珈姿勢可以幫助你拉伸頸椎周圍的肌肉群,減輕頸椎壓迫頸圈壓力。 然而,在進行瑜珈頸椎復健前,建議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確定你的頸椎狀況是否適合進行瑜珈頸椎復健,以免因不當運動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休息:如果長時間低頭或坐姿不良,容易引起頸部疼痛和僵硬。這時需要進行休息,避免長時間同一姿勢,可以起身走動或進行伸展運動。 注意姿勢:正確的姿勢可以幫助減少頸椎周圍的壓力。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時,需要保持頭部直立,肩膀放鬆,不要長時間低頭或抬頭。 綜合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增強頸椎周圍的肌肉群,保持頸椎壓迫頸圈健康。但是,如果您有嚴重的頸椎問題,需要尋求醫生的建議和治療。 頸椎是人體非常脆弱的部位之一,因此需要特別的保護。以下是保護頸椎的一些方法:

想要緩解肩頸痠痛,有些人會選擇毛巾熱敷、泡熱水澡、或是找人按摩,也有不少民眾委託赴日旅行的親友,或是直接找代購,幫忙買紓壓小物,像是磁力項圈、磁力貼、或是紅外線音波震動按摩器等,希望能藉此達到緩解痠痛的效果。以磁力貼和磁力項圈為例,業者主打自然磁力能夠消除疲勞,吸引許多民眾購買,但功效、評價反應卻很兩極。 雖然廠商都會在磁力貼的說明書上提供人體穴位圖片,讓民眾可以自行參考說明書使用,但民眾貼穴位的位置不一定正確。另外就磁場療法的實證醫學來說,醫療頸圈除了在骨折癒合上有確實效果,其他在治療酸痛上未有定論,且目前關於此類商品的作用機轉也不明確,故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簡文仁認為:「嚴格來說,磁力貼和磁力項圈,想像與安慰劑的成分居多。」 使用磁力貼兩小時皮膚竟紅腫、起水泡然而,使用磁力貼而造成皮膚紅腫的案例卻時有所聞,前陣子還有民眾向媒體爆料,自己在購買磁力貼後,遵照說明書指示,在肩頸處貼磁力貼,沒想到包裝盒上雖然寫著可以貼3~5天,但該名消費者貼了兩小時後,卻感覺黏貼部位灼熱、刺痛,想撕下來,卻撕不下來,好不容易撕下後,卻出現皮膚紅腫、起水泡,留下明顯的疤痕,讓她氣得向廠商索賠。 原則上,使用磁力貼這類產品是不會造成灼傷的,會有灼熱、刺痛、起水泡,是因為接觸性皮膚炎,也就是肌膚對磁石及貼布過敏,引起過敏反應。 簡文仁說明,任何物品與皮膚接觸後,都可能給予皮膚不同程度的刺激,不同的物品也有不同的壓力,像是久坐在橫條的椅子上,起身時也會有一條條痕跡。雖然產品標榜透氣不傷皮膚,但每個人體質不同,對磁石及貼布的材質反應也不一樣。建議遇到皮膚過敏反應時,應停止使用,立即摘除。 建議使用非醫療用的貼布時,最好每日更換。使用前也應先檢視皮膚完整性,確認沒有紅腫或傷口傷疤後才能使用,避免細菌繁殖感染,而出現過敏、發炎症狀。 休息就能讓肌肉放鬆不會硬梆梆長時間處於同一個姿勢,連帶讓肩頸周圍的肌肉跟著僵硬疲勞,就像橡皮筋拉緊呈現緊繃的狀態,該如何緩解?簡文仁說,姿勢不對、用力不當、肌力不足、久滯不動、勞勞不休,這「五不」都是造成肌肉痠痛的原因。運動不足就會導致肌耐力不夠,容易造成疲勞,而勞勞不休指的是一個人做的動作過量,沒有休息,導致痠痛。 當肌肉處於緊繃的狀態時,只要休息一下,腹式深呼吸全身放鬆並適當拉筋,不讓身體一直處於一樣的狀態,就能消除疲勞。倘若長時間出現疼痛症狀,改正不良姿勢仍不見成效,建議儘速就醫,以便正確診斷,必要時再接受藥物及復健治療。
 

所以 只要是全身性的運動(如跑步、游泳、踢足球、體操、騎腳踏車等),都可以維持適當的上 下肢肌肉力量,醫療護膝推薦若因側彎而都不運動,反而會讓肌肉更沒有力量支撐。故日常活動可以附 加在脊椎側彎物理治療運動之外執行,但無法取替。 Q: 拉單槓有效嗎? A: 吊單槓利用地心引力的方式將脊柱旁之韌帶拉鬆,醫療護膝推薦有助於脊椎柔軟度的提升,但是強 化脊柱旁的肌肉與雙腳之間的平均承重模式才是維持脊柱挺立的關鍵,故可以做為輔助, 但無法取替脊椎側彎物理治療運動。 Q: 穿著背架可以做運動嗎? A: 在執行物理治療師教導之脊椎側彎運動時,建議脫掉背架。若是在學校或者是戶外的 運動,可以視情況而定,背架若會限制活動則仍建議脫掉,並於結束活動後趕快穿上。 1 台灣義肢裝具學會暨台灣人工肢體及輔具研究學會 脊椎側彎夜間矯正背架示範研習會 一、 會議時間:108 年 9 月 21 日-22 日(星期六-日)08:30 - 17:00 二、 會議地點:臺北榮民總醫院身障重建中心 B1 研發製造組教室 三、 會議議程: (一)第 1 日:108 年 9 月 21 日(星期六) 08:30-17:00 時間 講題 講座 主持人 08:30-09:00 報到 09:00-09:50 脊椎側彎夜間背架簡介 永野 徹 張誌剛 理事長 09:50-10:50 個案評估、取模示範教學(1) (主治醫師) 10:50-11:10 交流與討論 A(請利用時間自行至化妝室或使用飲水機) 11:10-12:00 個案評估、取模示範教學(2) 永野 徹 張誌剛 理事長 (主治醫師) 12:00-13:30 Q&A(含午餐) 13:30-14:20 修模示範教學(1) 永野 徹 張誌剛 理事長 14:20-15:10 修模示範教學

 



適當運動:頸部運動可以增強頸椎周圍的肌肉群,提高頸部的穩定性,減少頸椎受傷的風險。但是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避免過度使用頸部。避免承重過重:運輸或搬運物品時,應該注意負重不要過重,以減少頸椎的負擔。 總之,保護頸椎需要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注意姿勢、運動方式、睡眠姿勢等,避免過度使用頸部和過度負重, 能夠減少頸椎問題的發生,保護身體健康。 以下是一些容易導致頸椎壓迫頸圈問題的因素: 姿勢不良: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尤其是低頭或彎腰的姿勢,會增加頸椎受壓的風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醫療護腕
    全站熱搜

    mars093611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