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一)符合者,道路用地買賣送土審會審查。(二)不符合者,補正或駁回。5.土審一、召開土審會審查應備資料:會審(一)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移轉登記審查清冊。【附件:查他-6】(二)審查表。(三)會勘紀錄表。(無則免附)二、土審會審查後應製土審會議紀錄,含簽到表【附件:他-7及7.1】。土審會會議紀錄陳報直轄市、縣(市)政府備查。【附件:他-8】三、審查結果:(一)無意見者,送請直轄市、縣(市)政府審查。(二)有審查建議者,應於會議紀錄中加註理由,補正或駁回。6.申請公所初審、實地調查不符合者,或土審會有審查建議者,人補通知15日內補正【附件:他-9】,除有特殊原因,補正正以1次為原則。7.直轄一、接獲直轄市、縣(市)政府備查文後,陳報直轄市、市、縣縣(市)政府審查及副知申請人【附件:他-10】,(市)並應檢送下列文件:政府(一)申請書。審查(二)審查表。(三)審查清冊。(四)所有權移轉清冊。【附件:他-11】(五)所有權移轉登記申請書件(含登記清冊)。【附件:他-12及12.1】42(六)他項權利塗銷登記申請書件(含登記清冊)【附件:他-13及3.1】(七)土審會會議紀錄、簽到表。(八)土地登記謄本、地籍圖謄本。(九)如經辦理會勘者,應附會勘紀錄表。二、審查結果:(一)符合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二)不符合者,退回公所補正【附件:他-14】或駁回【附件:他-14.1】。8.公所一、公所可自為補正事項,補正完竣後送直轄市、縣(市)補正政府審查。二、公所需請申請人補正事項,退請申請人補正。9.審查結果函復公所,由公所函知申請人:直轄一、符合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附件:他-15】,市、縣並函復公所【附件:他-15.1】。由公所函知申請人(市)核定結果【附件:他-16】。政府二、不符合者,由公所通知駁回【附件:他-17】或補正。核核定10.直轄市、縣(市)政府檢附所有權移轉登記申請書件及他定結地所項權利塗銷登記申請書件,用印後函送所轄地政事務所辦60案登記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及他項權利塗銷登記,並請地所完成登天階記後函知公所並請公領狀,及副知該府。【附件:他-18】段11.公所接獲地政事務所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公文,通知申請發放人至公所領取土地所有權狀。【附件:他-19】權狀12.一、承辦人於原住民族土地網際網路土地管理資訊系統登結案錄所有權移轉登記、駁回等結案事宜。二、由登記桌辦理後續歸檔事宜。申請項目■移轉所有權申請○○年○月○○(已設定■耕作權、地上權、農育權)日期日申請人應逐項確認下列事項,如有不實,願負一切法律責任。1、申請人未與他人有土地權利糾紛?■是否2、申請人是否「未」曾申請其他原住民保留地設定耕作權、地上權或農育權,經取得他項權利或所有權?■是否(曾申請之土地:_____段_____地號)3、申請之土地內無公共設施(例如道路)?■是否如勾選是,但於取得土地所有權後經查得有公共設施,願無條件拋棄該公共設施範圍之有權。如勾選否,應配合辦理分割及塗銷該範圍他項權利。申請人應檢附資料:1、申請人戶口名簿影本(或戶籍謄本)1份,影本應切結與正本相符。2、他項權利證明書正本1份。(正本遺失者,應檢附權利書狀滅失切結書及印鑑證明)3、地籍圖謄本1份,並標示使用位置(整筆申請免附)。4、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者,應附具委託書及代理人身分證明文件。5、其他:申請人簽名(或蓋章):44他-2公所調查、實地會勘及審查意見:土地利用概況原設定設定登記非都市土地原始清冊都市計畫土地地上物他項權日期、地段、地號使用分區、使用人使用分區情形利種類存續期間使用地類別1、申請人應具「原住民」身分。■是否2、申請人為耕作權人、地上權人或農育權人。■是否如勾選否,是否因他項權利人死亡,由繼承人申請。是否3、非屬土地法第14條及水利法第83條規定不得私有之土地。■是否初4、申請面積未超過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10條規定。■是否(超額積:審_________m2)意5、其他:無見6、附件:(1)申請書1份、(2)戶籍資料1份、(3)他項權利證明書1份(遺失者,應檢附權利書狀滅失切結書及印鑑證明)、(4)土地登記謄本1份、(5)地籍圖1份、(6)會勘紀錄(含照片)1份、(7)其他資料:___無________。本件是否符合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17條相關規定。■是否承辦人:課長:秘書:鄉(鎮、市、區)長:(5)標示及申請權利內容詳如□契約書■登記清冊□複丈結果通知書□建物測量成果圖□7.(6)1.登記清冊乙份4.移轉清冊乙份份8.附繳2.戶口名簿影本乙份5.份份證件9.3.土地所有權狀(無權狀者,免附)乙份6.份份(7)委任本土地登記案之申請委託代理。複代理。權利人電話委託人確為登記標的物之權利人或權利關係人,並經核對身分無誤,如有虛偽不(8)義務人電話關係實,本代理人(複代理人)願負法律責任。聯代理人聯絡電話絡(9)本土地登記案之申請,依原住民保留地各種用地申請案授權事項傳真電話備方電子郵件信箱註式及申請作業須知第2點規定授權○○縣政府辦理。不動產經紀業名稱及統一編號不動產經紀業電話收日年月日時分收件連件序別登記費元合計元他-13期書狀費元據字號(非連件共件第件字字第號者免填)罰鍰元核算者件號者章土地登記申請書(1)○○縣○○地政事務所資料管○○縣(2)原因發生受理轄機關市中華民國年月日日期機關市□跨所申請○○地政事務所(3)申請登記事由(選擇打ˇ一項)(4)登記原因(擇打ˇ一項)□所有權第一次登記□第一次登記□所有權移轉登記□買賣□贈與□繼承□分割繼承□地上權期間屆滿□農育權期間屆滿□耕作權期間屆滿□抵押權登記□設定□法定□讓與□□抵押權塗銷登記□清償□拋棄□混同□判決塗銷□□抵押權內容變更登記□權利價值變更□權利內容等變更□■耕作權□地上權或□農育權塗銷登記□清償□拋棄■混同□判決塗銷□□□(5)公共設施保留地買賣標示及申請權利內容詳如□契約書■登記清冊□複丈結果通知書□建物測量成果圖□7.(6)1.登記清冊乙份4.切結書(他項權利證明書遺失者檢附)份份8.附繳2.戶口名簿影本援用1/2份5.印鑑證明(他項權利證明書遺失者檢附)份份證件9.3.他項權利證明書乙份6.份份(7)委任本土地登記案之申請委託代理。複代理。權利人電話委託人確為登記標的物之權利人或權利關係人,並經核對身分無誤,如有虛偽不(8)義務人電話關係實,本代理人(複代理人)願負法律責任。聯代理人聯絡電話絡(9)本土地登記案之申請,依原住民保留地各種用地申請案授權事項傳真電話備方電子郵件信箱註式及申請作業須知第8點規定授權○○縣○○鄉公所辦理。不動產經紀業名稱及統一編號不動產經紀業電話初審複審核定登簿校簿書狀校狀書狀列印用印3.地方政府辦理原住民保留地公告分配之標準作業程序【03】地方政府辦理原住民保留地公告分配之標準作業程序壹、目的原住民保留地無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17條第1項各款情事,無出租、無使用糾紛,將土地分配予符合資格之原住民,以達輔導原住民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之目的。貳、相關法令及規定一、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二、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20條。三、原住民保留地各種用地申請案授權事項及申請作業須知第2點。參、申請人應附表單證件一、原住民保留地公告分配申請書。【附件:配-1】二、申請人戶名簿影本(或戶籍謄本)。三、地籍圖謄本並標示申請位置(申請整筆土地,免附)。四、具傳統淵源之證明文件(無則免附)。五、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者,應附具委書及代理人身分證明文件。

一般來說,農地上若有農舍,農地是不能單獨買賣的,必須農地農舍併同移轉;而農舍買賣過戶限制也是有條件的,農舍買賣過戶細節很多,買賣農舍前,看完本篇一次就懂!農舍買賣過戶限制,導讀區農舍買賣過戶限制跟農舍種類有關嗎?農舍買賣法規、移轉規定一次看農舍可以過戶嗎?買賣道路用地農舍買賣過戶限制有哪些?農舍買賣過戶流程這樣走農舍買賣過戶限制問題,交給虹展辦理準沒錯!農舍買賣過戶限制跟農舍種類有關嗎?農舍主要分為3種,農舍買賣限制各有不同:老農配建民國89年1月28日《農業發展條例》修正以前取得的農地,沒有面積大小與時間的限制,農民可自由蓋農舍。因此,有些賣方會以老農的名義申請建照、興建農舍,當取得使用執照後再辦理農舍買賣過戶。一般農舍民國89年以後取得的農地,農舍買賣限制就須遵守法規:農地須大於25公頃(756.25坪)以上。農地及持有人都須在地設籍滿2年以上,才可興建農舍。如果要進行農舍買賣,需取得使用執照長達5年以上。集村農舍根據《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第1項規定,沒有農舍而需要蓋屋的農民,可以申請以「集村」的方式興建農舍,但是起造人必須20戶以上。也就是,必須有20個以上的農民,同時提出申請並擔任起造人,在農地上蓋20戶以上的透天厝社區,而農地範圍可在建築物旁或附近鄉鎮區域。農舍買賣限制條件,需取得使用執照長達5年以上。農舍買賣法規、移轉規定一次看關於農舍買賣法規,主要是依據《農業發展條例》。民國89年以前:民國89年以前取得的農地,可以自由興建農舍,當時只要取得建照後就可進行農舍買賣過戶。民國89年以後:但民國89年以後,《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農地農舍必須併同移轉,且農地及持有人都須在地設籍滿2年以上,才可興建農舍。此外,若要進行農舍買賣,需取得使用執照長達5年以上。但若是集村農舍,則農地必須確實為農業使用,且農舍興建後滿5年才能移轉。農舍買賣過戶,立即洽詢虹展!電話諮詢LINE諮詢農舍可以過戶嗎?農舍買賣過戶限制有哪些?農舍是可以過戶的,過戶給親人跟外人限制沒有不同,但有農舍買賣過戶限制,說明如下:農舍與農地併同辦理移轉時,買方資格應符合無自用農舍條件。農舍與農地併同辦理移轉時,除繼承以外,無論贈與、買賣或拍賣,均須符合無自用農舍條件。一般農舍如果要進行農舍買賣過戶,農地及持有人都須在地設籍滿2年以上,且需取得使用執照達5年以上。集村農舍要進行農舍買賣過戶,農地必須確實為農業使用,且農舍興建後滿5年才能移轉過戶。舍買賣過戶流程這樣走簽約:攜帶使用執照影本、房屋所有權狀、若賣農地須攜帶土地所有權狀正本、身份證正影本、印鑑證明2份、印鑑章、土地增值稅完納或不課徵之證明書,親自與虹展簽約。買方需符合無自用農舍條件並準備文件(身分證及私章、切結無自用農舍文件等)。完稅、付款:買方付清款項及相關稅金。過戶:虹展建設代為至地政事務所辦理過戶,完成農舍買賣過戶流程。俗話說「有土斯有財」,這句話某種程度的確可以適用於一般地主,但如果私人土地被劃設為公共設施保留地,則同樣都是土地所有權人,在法律上所受到的待遇卻截然不同。所謂公共設施保留地,也就是政府為滿足都市計畫未來發展的各種不同需求,所先行規劃的許多公共設施用地(參照都市計畫法第42條規定,例如道路、公園、綠地、廣場、民用航空站、停車場所、河道及港埠用地、學校、社教機構、社會福利設施、體育場所、市場、醫療衛生機構、機關用地、郵政、電信、變電所及其他公用事業用地等等),此種已被都市計畫劃設為公共設施使用,但因需地機關尚未取得產權,而預先保留的公、私有土地,即為公共設施保留地。[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有關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取得期限,於民國28年制訂的都市計畫法中並未予以規定,嗣後在53年9月1日修正之都市計畫法始增訂第49條,明定徵收期間為5年,但有特殊情況,並經上級機關核准者,得延長5年,即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取得期間最長為10年。然而,立法者嗣後又於62年9月6日,將都市計畫法第49條規定修正為:「公共設施保留地,在民國六十二年本法修正公布前尚未取得者,應自本法修正公布之日起十年內取得之。但有特殊情形,經上級政府之核准,得延長之;其延長期間至多五年。逾期不徵收,視為撤銷。」(條次變更為第50條)惟至77年時,因各地方政府仍然不能依上開規定辦理,乃再於77年7月15日修法,將應於一定期間內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之規定予以刪除。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參照釋字第400號、709號、732號、747號解釋,憲法第15條關於人民財產權應予保障之規定,旨在確保個人依財產之存續狀態,行使其「自由使用、收益及處分」之權能。私人土地一旦被劃設為公共設施保留地,雖然得為原來之使用或改為妨礙目的較輕之使用,但不得為妨礙指定目的之使用(都市計畫法第51條規定參照),此時土地所有權人對於土地的使用及收益權能不僅遭受限制,又因無法撤銷使用管制,進而導致私有土地的價值大幅降低。再者,都市計畫區內被劃設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但卻遲遲未興建公共設施者,公共設施保留地對於土地所有權人所造成的財產上不利益,勢必將隨著時間經過而不斷擴大,進而逾越其個人社會責任所應忍受之範圍。對於此種現象,政府既不徵收土地,又不給予合理金錢補償,甚至未徹底檢討變更已存在數十年而顯非必要的公共設施保留地,顯已導致全國數以萬計的土地所有權人財產權,因此遭受重大損害。20170601-台灣法學基金會1日舉辦「從釋字第747號解釋,探討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人的補償請求權」座談會。(顏麟宇攝)台灣法學基金會舉辦「從釋字第747號解釋,探討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人的補償請求權」座談會。(顏麟宇攝)依都市計畫法第5條、第15條第2項規定:「都市計畫應依據現在及既往情況,並預計二十五年內之發展情形訂定之。」、「前項主要計畫書,…其實施進度以五年為一期,最長不得超過二十五年。」同法第26條亦明文規定:「都市計畫經發布實施後,不得隨時任意變更。但擬定計畫之機關每三年內或五年內至少應通盤檢討一次,依據發展情況,並參考人民建議作必要之變更。對於非必要之公共設施用地,應變更其使用。」上開條文的規範意義,應是都市計畫向將來規劃的時間合理為25年,所以都市計畫內編定的公共設施用地,最長自亦應於25年內完成,倘若超過25年仍未開發的公共設施用保留地,自應儘速解編,而無使私人土地受限制狀態持續存在之必要。至於,實務上許多甚至超過三、四十年仍未取得使用者,更證明並無將其繼續劃設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必要,更應立即解編。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截至民國100年,我國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未徵收的面積高達25,714公頃,買賣公共設施保留地預估徵購所需費用約新臺幣7兆餘元。此外,至100年底,全國各縣市都市計畫區「計畫人口數」與「現況人口數」的差距,已超過638萬人,顯示長期以來部分都市計畫區計畫人口及公共設施均有高估現象,政府並未因應人口變遷趨勢而予以適當檢討調整。在人口成長未如預期的都市計畫區,理應考量發展趨勢,核實檢討計畫人口,並依檢討後人口重新檢視公共設施用地需求,儘速撤銷不必要的公共設施保留地。釋字336號解釋過去雖然認為:「都市計畫法於中華民國77年7月15日修正公布之第50條,對於公共設施保留地未設取得期限之規定,乃在維護都市計畫之整體性,而都市計畫之實施,則為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與憲法第23條及第143條並無牴觸。」排除了政府對於公共設施保留地應在一定期限內取得之義務。

占用者就國有土地申請增劃編為原住民保留地,經行政院核准者,免收,原已收取款項退還之。申請期間,緩收,俟管理機關表示不同意增劃編時,即依規定追收。(五)占用者依法申請返還國有不動產獲核准者,免收,原已收取款項退還之。申請期間,緩收,買賣道路用地申請案未獲核准,即依規定追收。(六)占用者符合第三點第三項各款情形之一者,緩收。占用者變更為非上述情形或有擴大占用情事時,即依規定追收。前項情形,原已收取之使用補償金,除第四款及第五款外,不予退還。七、占用期間使用補償金,除第九點規定情形或法令另有規定外,按占用情形參照國有非公用不動產被占用處理要點第七點附表基準計收;或不分占用情形均按該附表項次一基準計收。八、占用者未於繳納期限內繳交使用補償金者,管理機關應依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及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請求其支付自繳納期限屆滿後至實際繳交之日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占用者願配合續繳使用補償金或配合管理機關相關作業者,除第九點規定情形外,得免收遲延利息。九、管理機關就使用補償金及遲延利息,已取得確定判決、支付命令裁定確定證書、債權憑證或其他與確定判決同一效力之執行名義者,應照數追收,不適用第六點至第八點相關規定。占用者申請分期付款繳清前項使用補償金及遲延利息,並承諾如未依所定方式繳納,願依原執行名義補繳分期付款申請日之次日至清償日止之遲延利息者,其遲延利息計算至分期付款申請日止,期數視占用者經濟能力酌情定之。十、各機關經管之國有被占用不動產係於國有財產法施行前取得,取得後從未供公用,或於該法施行前已廢止公用者,得檢具原始登記簿謄本並敘明事實,依該法施行細則第七十二條規定現狀移交國產署接管,移交前,使用補償金及遲延利息之收取,參照第六點至第九點規定辦理。Q1.我是非原住民,是否可以購買原住民保留地?A1.不可以。2.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及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17條規定,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移轉,以原住民為限,非原住民不得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Q2.我是原住民,要如何取得(分配)原住民保留地?A2.原住民保留地設定耕作權或地上權登記,可分為下列兩種情形:1.該原住民保留地已於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施行(民國79年3月26日)前,由原住民開墾完竣並自行耕作、或已由該原住民租用造林,並已完成造林,或依管理辦法第12條第1項規定,就其原住民保留地內得就原有自住房屋基地,申請耕作權或地上權登記。2.符合管理辦法第8條第2款、或第9條第2款或為適應居住需要,由鄉(鎮、市、區)公所擬定分配計畫,就擬分配土地擬訂分配順序,提經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查後,經審查核定後據以配與原住民。故有關原住民依法申請設定原住民保留地耕作權或地上權登記,應依上開規定申辦。Q3.我的媽媽是原住民,可是我沒有原住民身分,請問可以繼承我媽媽的原住民保留地嗎?A3.依法令規定:原住民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後,除政府指定之特定用途外,其移轉之承受人以原住民為限。又繼承為移轉之一種,所以被繼承人死亡所遺之原住民保留地,其第一順位繼承人如未具原住民身分,自不得辦理繼承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應由具原住民身分之其他順位繼承人繼承。Q4.我有原住民保留地,可以賣給非原住民嗎?可以設定抵押權給私人嗎?A4.非原住民依法不得取得原住民保留地之所有權,另依相關規定,私有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人自得依民法、土地法等相關規定,將其私有土地作為抵押權之標的物;惟私有之原住民保留地宜為原住民開發使用,以維護其既有之權益。都市計畫內農地可以幹嘛?都市計畫農業區的土地,一般可做為農業生產、也可申請興建農舍、農業產銷必要設施、休閒農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綠能設施及農村再生相關公共設施。此外,如果經縣市政府審查核准,還可從事一些低強度的使用,例如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廢棄物資源回收、貯存場、汽車駕駛訓練場、社會福利事業設施、幼兒園教育機構…等。都市計畫內農地優點有哪些?都市計畫內農地用途是什麼?都市計畫內農地查詢如何做?本篇文章一次為你說明!都市計畫內農地可以幹嘛…都市計畫內農地是什麼?都市計畫內農地優點有哪些?都市計畫內農地分割有限制嗎?都市計畫內農地可以幹嘛?都市計畫農業區常見QA都市計畫農地出售買賣,推薦虹展都市計畫內農地是什麼?所謂都市計畫內農地,意思是指在都市計畫法農業區內的農地,也就是指農業區為保持農業生產而劃定,除了保持農業生產外,僅得申請興建農舍、農業產銷必要設施、休閒農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綠能設施及農村再生相關公共設施。都市計畫農業區農地與一般農地的主要差別在於,都市計畫內農地分割不受分割後每筆需達0.25公頃的限制,而一般農地則限制每筆面積需達2.5公頃才准許辦理分割。想要做都市計畫內農地查詢,可使用以下3種方式:上網政府資料官網查詢:可以上「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查詢。向直屬管轄單位諮詢:向土地所轄之各鄉鎮市公所及都市計畫科詢問。洽詢台北士林虹展建設:向台北士林虹展建設洽詢,虹展擁有專業的土地農地知識及資訊,以及豐富的買賣經驗,全省北中南都有服務專線。都市計畫內農地優點有哪些?都市計畫內農地優點、好處很多,主要以下3項:一、沒有分割限制:都市計畫區農業區農地可以任意分割,不像一般農地有每筆需達2.5公頃以上的限制。二、使用價值較高:都市計畫內農地的用途較多、限制較少,使用價值比一般農地高。三、有被規劃為住宅區或商業區的機會:都市計畫內農地可以幹嘛?都市計畫內農地可以幹嘛?以下列出都市計畫內農地用途給你知!農業生產、申請興建農舍。設置公用事業設施。設置自然保育設施、綠能設施、農村再生相關設施等。都市計畫農地出售買賣。都市計畫農業區常見QAQ1:都市計畫內農地可以蓋房子嗎?如果都市計畫內農地,已編定為「建」地,就是所謂的農建地,就可以蓋房子。如果不是的話,必須先申請變更地目,就可以蓋房子了。Q2:都市計畫內農地興建農舍,須符合什麼規定?依照「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興建都市計畫內農地農舍需符合以下規定:•興建農舍之申請人須具備農民身分,且在該農業區內有農業用地或農場。•農舍之高度不得超過4層或14公尺,建築面積不得超過申請興建農舍之該宗農業用地面積10%,建築總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660平方公尺,與都市計畫道路境界之距離,除合法農舍申請立體增建外,不得小於8公尺。•都市計畫農業區內之農業用地,其已申請建築者,主管建築機關應於都市計畫及地籍套繪圖上著色標示之,嗣後不論該90%農業用地是否分割,均不得再行申請興建農舍。•買賣公共設施保留地農舍不得擅自變更使用。Q3:都市計畫內農地價格行情好嗎?都市計畫內農地因為使用限制較少、農值高,還有成為商業區或住宅區的潛力,所以價格行情比一般農地好很多。都市計畫農地出售買賣,推薦虹展農地買都市計畫農地價格行情不斷攀升,除了自用之外,若想進行買賣交易,推薦專業的台北士林虹展建設,幫助您快速成交。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土地建地農地成交經驗,提供一站式都市計畫農地、道路用地買賣服務,有北中南強大的買方資源,成交快速、價格優!您只要一通電話,或是加LINE,就有專員為您詳細說明!歡迎來電洽詢:(02)28813576或LINE諮詢。【農地價格查詢】2023,迅速掌握【一分農地價格】是多少及未來趨勢!地價格查詢zoomable農地價格查詢近年來,想做農地買賣的人愈來愈多,農地價格多少、一分農地價格是買賣雙方最在意的事之一,農地買賣價格多少?農地價格查詢怎麼做?本篇文章為你解答農地價格ppt網友詢問度最高的問題,讓你迅速掌握農地未來價格及趨勢!農地價格查詢相關資訊,導讀區農地價格查詢管道有哪些?

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後陳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但申請面積為十公頃以上應層報本會核定前項各種用地之續租案件,買賣道路用地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其作業程序應填具申請書,並檢具應附文件,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後陳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五、依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第一項規定,非原住民在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施行前已租用原住民保留地繼續自耕或自用者,得繼續租用之申請案件,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核定。依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第三項規定,非原住民在轄有原住民保留地之鄉(鎮、市、區)內設有戶籍者,得租用該鄉(鎮、市、區)內依法得為建築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作為自住房屋基地之申請案件,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後陳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六、非原住民因繼承、贈與而換訂租約之申請案件,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後陳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七、公有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標示變更登記、鑑界、書狀補發、土地分割、合併、增減及消滅、土地重劃、地籍圖重測、變更編定等申請登記之申請案件,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並委任為申請義務人,在申請義務人欄內加蓋鄉(鎮、市、區)公所印信後轉送地政事務所辦理。原住民保留地之地籍面積更正之申請案件,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後復地政事務所。八、原住民保留地他項權利之移轉、塗銷、交換、內容變更登記、更名登記(如自然人、法人、管理機關、管理人、夫妻聯合財產之更名)、住址變更登記、更正登記等之申請案件,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並委任為申請義務人,在申請義務人欄內加蓋鄉(鎮、市、區)公所印信後轉送地政事務所辦理。九、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拋棄、權利混同等事項,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核定。十、公有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狀由鄉(鎮、市、區)公所保管運用。十一、原住民保留地土地使用同意書之申請案,由鄉(鎮、市、區)公所受理申請,並擬具審查意見後陳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原住民保留地認養綠美化之申請案,由鄉(鎮、市、區)公所審查核定。十二、本會經管之原住民保留地辦理非都市土地變更編定及都市計畫變更,其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書,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發。本會經管之原住民保留地辦理非都市土地更正編定,其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書,由鄉(鎮、市、區)公所核發。十三、原住民保留地之袋地通行權申請案,由鄉(鎮、市、區)公所受理申請,並擬具審查意見後陳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十四、原住民保留地毗鄰之未登錄土地,經直轄市、縣(市)政府會同鄉(鎮、市、區)公所審認屬原住民保留地範圍內者,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囑託地政事務所辦理第一次登記。十五、原住民保留地申請案件及管理之相關業務,由鄉(鎮、市、區)公所依實際情形於本會原住民族土地網際網路土地管理資訊系統內登載、更新資料,直轄市、縣(市)政府應隨時派員查核。十六、第二點至第五點規定申請案件之申請作業須知,依原住民保留地相關業務標準作業程序辦理。第六點規定非原住民繼承租用申請案、受贈與租用申請案及第九點規定土地權利拋棄申請案之申請作業須知,詳如附件。非原住民繼承租用申請案、受贈與租用申請案及土地權利拋棄申請案之申請作業須知申請種類申請要件法令依據審查或辦理注意事項辦理程序核定機關一、非原住一、在轄有原住原住民保留地一、所申請土地應符合都市計畫分區用途一、鄉(鎮、市、區)公所受理申請。由直民繼承租民保留地之開發管理辦法別或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類別。二、審核並提請鄉(鎮、市、區)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轄用申請案鄉(鎮、市、第二十八條。二、在轄有原住民保留地之鄉(鎮、市、審查。審查通過後陳報直轄市、縣(市)政府審查市、縣區)內有戶區)內有戶籍者。倘因行政轄區、地核定,審查未通過者,將未通過原因通知申請人。(市)籍者。(戶)買賣公共設施保留地籍劃分不一致未符設籍規定,三、俟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對後由鄉(鎮、市、區)政府二、申請標的須或係設籍於毗鄰鄉(鎮、市、區)並公所通知申請人訂約,即訂正地籍電腦檔,並上傳核定為被繼承人切結確為自行使用,得由鄉(鎮、市、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對無誤後上傳原住民族委所使用之自區)公所現場勘查並調查相關事實,員會原住民族土地網際網路土地管理資訊系統據住房屋用審核繼受人確有自行使用事實無誤以釐正。地、農牧用後,報經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准四、鄉(鎮、市、區)公所自受理申請至審查、實地調地及林業用辦理。查、填造審查清冊等作業限十五天內完成,並訂期地,並經核三、申請人身分是否為繼承人。召開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審查,審查作業完成後限准租用及完四、詳實核對申請租用段別地號面積。五天內陳報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成訂約有案五、租金有無如期繳清。之土地。六、申請租用自住房屋基地者必須確為自三、應檢附文住,農牧用地者必須確為自行耕作,件:林業用地者必須確為自行經營及查對(一)原租約正是否完成造林。本。(原組七、有無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二約遺失十八條第二項規定租用面積限制之情者,由其法形。

預警結果將回饋審議、退場及防範閒置機制,從源頭降低風險。季刊86第七卷第三期108年09月伍、工程會具體作為一、截至2019年第1季止,工程會累計列管閒置公共設施計有428件,其中已活化或結案者為363件,繼續推動活化者為65件。有關閒置公共設施活化情形件數統計如圖3、317件已活化或結案(細分類)之閒置公共設施件數統計如圖4。二、買賣道路用地為強化各機關閒置公共設施之提報、列管及活化管考機制,工程會已研議訂定「閒置公共設施提報列管及活化作業要點」,完成程序後,將加強執行。三、工程會每季定期召開行政院活化閒置公共設施督導會議,除追蹤列管閒置設施活化進度外,並針對有涉及證照許可跨部會協調、地方政府欠缺活化經費、設施規模較大,委外廠商經營管理不易、圖3 閒置公共設施活化情形件數統計資料來源:本文整理圖4317件已活化或結案(細分類)之閒置公共設施件數統計資料來源:本文整理註:其餘46件屬列管初期案件,資料欠完整致無法分類。已活化或結案者363件,85%繼續推動活化者,65件,15%繼續推動活化者已活化或結案者轉型再利用移轉財政單位拆除/標售其他回歸原使用功能回歸原使用功能155件,49%轉型再利用96件,30%拆除/標售54件,17%移轉財政單位10件,3%其他,2件,1%本期專題第七卷第三期108年09月87設施地處偏遠等情形者,以召開專案會議或實地勘查,全力解決情形如下:(一)屏東縣枋山鄉莿桐腳濱海遊憩區1、設施管理機關:屏東縣枋山鄉公所。2、遭遇困難:枋山鄉公所規劃閒置設施以農產品展售中心及一般旅宿為活化方向,惟設施取得旅館營業許可涉及興辦事業計畫變更,又因農委會廢止原興辦事業計畫,致活化受阻。3、協處作為:工程會於2018年4月30日開會協調,請農委會再予考量廢止原興辦事業計畫之妥適性,經該會重新檢討並請屏東縣政府及枋山鄉公所重新提報修正興辦事業計畫,農委會已於2018年12月11日函復屏東縣政府原則同意興辦事業計畫之修正,解決關鍵問題,目前枋山鄉公所持續辦理後續活化作業。(二)花蓮縣環保科技園區1、設施管理機關:花蓮縣政府環保局。2、遭遇困難:行政院環保署為推動國內環保產業技術之研究創新與發展,於2002年起補助興建環保科技園區,補助計畫於2011年截止後,廠商因租約到期、交通不便利及改變營運策略等因素提前解約,致使設施閒置迄今。3、協處作為:工程會於2018年9月5日實地勘查並開會討論,深入瞭解該園區設施補助計畫之目的及功能是否符合實際需求、委託經營管理案之可行性、2012至2018年期間辦理園區委託經營管理招標作業情形及未完成活化原因,並就活化期程、活化方向、後續園區運作及招商等問題,提出注意事項。目前花蓮縣政府環保局持續辦理後續活化招商作業,環保署並積極予以協助檢討是否修正計畫。(三)宜蘭科學園區1、設施管理機關: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2、遭遇困難:宜蘭園區因受環評限制「除通訊知識服務及數位創意產業外,研發產業僅能組裝、測試,不得量產」,影響潛在廠商進駐投資意願,致使招商與園區土地租用情形不佳,迄今尚未完成活化。3、協處作為:工程會於2018年12月24日邀集相關單位實地勘查及開會討論,並就申請環評變更、提升招商補助條件、增加園區曝光度、推動發展資安產業等事項協調相關單位予以協助。目前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持續辦理環評變更及後續招商與活化作業。(四)臺東縣垃圾焚化廠1、施管理機關:臺東縣政府。2、遭遇困難:於2005年7月11日完工後,因臺東縣政府與廠商之履約爭議、臺東縣政府評估啟用不符效益及民眾抗爭等因素而無法營運導致閒置。3、協處作為:目前雖暫時作為「環境教育中心」使用,惟監察院2019年1月25日辦理實地履勘時指出,考量花東地區尚無垃圾焚化廠,既有掩埋場即將飽和,季刊88第七卷第三期108年09月長期以來垃圾外運至臺灣西部焚化亦非良策,且已建造完成卻未作該用途使用,每年仍需編列經費進行設施維護,不符成本效益,建議回復垃圾焚化廠使用為活化方向。工程會已多次督請環保署本主管機關權責,協調解決回復垃圾焚化廠使用事宜,並督促臺東縣政府積極與民眾溝通及儘速研議相關作業期程,以發揮設施使用效益,目前臺東縣政府持續推動中。四、對於已解除列管之閒置案件,截至108年第1季止,買賣公共設施保留地已陸續完成62場訪查行程,除「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動漫園區水月灣仙境」使用情形未達活化標準而再納入列管外,餘58件均符合解除列管活化標準。陸、成功活化案例近年來經各機關積極努力運用委外經營及轉型再利用等活化策略,以及引用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等相關規定,成功活化了部分閒置已久之公共設施,工程會彙整不同類別之閒置公共設施成功活化案例供各機關參考,包含文創設施、社福設施、觀光遊憩及停車設施、其他等4項類別8件案例。一、文創設施(一)新北市板橋區四三五藝文特區(原訓練中心轉型為藝術家駐村)設施原為舊有閒置之退輔會訓練中心,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導入藝術文化團隊進駐經營,藉由各種類別藝術家之群聚效應,將閒置空間變身為年輕藝術家實現夢想之創作園地,成為亮點(圖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道路用地
    全站熱搜

    mars093611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